“谢谢”是很多幼儿园宝宝就知道怎么说的礼貌用语,对于自闭症三级的小冯来说,尽管已经五年级,他还是需要两位老师用一节课的时间教才勉强学会;
为了帮助一名咬肌肌力偏低、舌运动能力差的唐氏综合征学生感知“P”这个音,老师发明了吹泡泡、吹蜡烛、吹手套等各种游戏,对他进行气息训练;
……
特殊孩子的天空也许是灰色的,但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们用爱心和创新,为他们带去阳光,让他们看到了彩虹。
上周二,嘉兴教育学院在嘉兴市特殊教育学校内,举行了嘉兴市特殊教育医教结合教学展示活动,嘉兴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展示了8节特殊教育课,特殊教育学校的听障学生以美食节的形式展示了自己亲手制作的美味菜肴和可口点心,我市各县(市、区)的特殊教育教研员、特殊教育班的老师进行了现场观摩,并且听取了专家的点评。
特殊孩子们的课这样上
一句简单的话练了一节课
刘敏英老师展示的是二年级生活语文《我的卧室》。班里有10名学生,年龄在7至15岁之间,其中5名自闭症学生,4名智力落后学生,1名唐氏综合征学生。
《我的卧室》是第四主题“快乐家庭”中的第二篇课文,介绍“我”的卧室里有什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描述生活中看到的场景。
刘老师为了吸引这些特殊孩子认真听课,花了很多心思。开始上课前,就把10个孩子分成月亮组和星星组,在黑板上分成两列,然后给两个组配上鲜艳的小组符号,当中用彩虹连接,彩虹的颜色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通过视频展示了一间卧室后,刘老师先请学生们朗读红色纸条上的“床”字,“衣柜”两个字则写在橘黄色纸条上,“卧室”两个字写在蓝色纸条上……这些纸条有大有小,有时候连在一起成为一个句子,有时候又分开成单词。直到后来专家点评时,大家才明白:因为特殊孩子的集中注意力时间很短,而且又特别喜欢变化,所以刘老师用颜色和形式的不断变化来吸引学生认真朗读和记忆。
因为每个孩子的情况各不相同,刘老师为他们设计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小朱和小虞能正确指读“卧室里有床和衣柜”,能看图说出这句话的意思,能用“哪里有什么和什么”的句式进行说句练习;小袁和小蒋能指读“卧室里有床和衣柜”,能看图说出这句话的意思,能看图在口语提示下用“哪里有什么和什么”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小冯能根据老师指令遵守教学常规,参与课堂的指认教学……
课堂上,刘老师的声音一直很高,时时关注着每个孩子的表现,让孩子们轮流上去朗读,七八个孩子基本做到了安静听课并根据老师引导做出反应,但有一个男生不停站起来说要尿尿,另外一个男生一直伸手去逗弄前面女生的头发和衣服,那个女生不断发出响亮的笑声。为了让所有孩子积极参与,刘老师不断在黑板上给两组孩子贴笑脸牌,并且让最容易走神的孩子上讲台前去朗读。下课后,听课老师很心疼刘老师的嗓子,刘老师连忙替孩子们解释:“他们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听课老师,可能有些紧张。”
两位老师教孩子说“谢谢”
11周岁的男生小冯是自闭症三级,他已经在嘉兴特殊教育学校里读到五年级了,目前口腔肌肉功能良好,说话吐字清晰标准,能读句子和课文,且能背诵,当需要老师帮忙时能说短句,会在别人的请求下帮助别人,也会跟着老师说“谢谢”。存在的困难是:对于老师教的内容很多并不理解,只是刻板记忆,多为重复性语言,表达需求或者沟通时多用词组,不会用完整的主谓宾句式,无法以问答的方式完成与老师的对话,不主动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没有主动帮助人的意识,也不会在得到帮助后主动说“谢谢”。
当天,嘉兴特殊教育学校的曹舒娴老师主教、陈富丽助教,引导小冯什么时候该说“谢谢”。曹老师首先向小冯展示了一段视频,视频内容是两个男生借橡皮、借玩具,其中一个男生在归还东西时都会说“谢谢”。看完了视频,陈老师向曹老师借纸和笔画小房子,陈老师借铅笔的时候,曹老师递给她,陈老师就说“谢谢”,拿纸张的时候再重复这样的程序。两位老师演示完后,请小冯也画小房子,也让他向曹老师要纸和笔。在陈老师的提醒下,小冯比较准确地使用了“谢谢”这个礼貌用语,也懂得了在困难的时候主动求助。
然后,陈老师开始示范搭积木,积木有红色和蓝色两种颜色,陈老师需要不同颜色的积木时就会向曹老师求助,并且在曹老师给她积木时说“谢谢”。轮到小冯搭积木了,要换其他颜色的积木时,他就呆呆地看着曹老师,陈老师在身边轻声提示:“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向曹老师求助。”小冯就笑着向曹老师伸出双手,口里说着“积木”。曹老师把积木递到小冯手里但没放手,笑着看着小冯。小冯呆了呆,陈老师轻声提醒了一下,小冯比较响亮地说了声“谢谢”。
为了让小冯始终“兴趣盎然”,两位老师在小冯每完成一项任务后就用面对面击掌的方式称赞他“你真棒”,不过小冯最牵挂的还是五角星——每次曹老师一表扬他,他就马上说:“给我一颗五角星!”再看教室的墙上,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头像,头像下面有数量不等的五角星,这是老师们用来激发和鼓励孩子学习的一项措施,孩子们很喜欢。这节课上,小冯已经获得了5颗五角星。眼看小冯的耐心快用完,曹老师打开了一个新视频,是儿歌《拔萝卜》。曹老师和陈老师引导小冯一起唱,唱完了问他:“小兔子、小猴子都去帮老奶奶拔萝卜了,那么老奶奶应该对小动物们说什么呢?”小冯有些害羞地看了一眼陈老师,在陈老师的鼓励下,他回答曹老师:“应该说‘谢谢’。”
嘉兴特殊教育有创新有成绩
陈荣弟(浙江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浙江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副秘书长):
这次特殊教育课堂教学展示有三点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是嘉兴特殊教育学校在医教结合上的理念和思路已经基本理顺,不仅有了理念和思路,还有了实践探索,并初步总结了做法和经验。
二是嘉兴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教育工作已经开始执行先评后教的工作思路,做到了评估—分析—教学—再评估,这一特殊教育路径非常清晰,通过这样的工作路径,显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是主辅式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充分展示,也就是一堂特殊教育课除了有负责上课的主教老师还配有助教辅助完成课堂教学活动。非常难得地看到了2位老师对1个孩子进行教学,说明嘉兴特殊教育已经出现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苗头。
因为一个班级中特殊学生的差异大,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时会让人疑惑:面对特殊孩子开展的教育会不会是一条死胡同?会不会无论怎样努力都看不到效果?与其这样悲观消极,不如打破思路去做一些新的尝试。这次展示可以看到,嘉兴的特殊教育做了很多创新和尝试。
具体到每一节课,还可以发现更多亮点。老师对每个特殊孩子的评估都非常细致,比如郑天平老师的3个自闭症孩子的小组训练,在“学生情况分析”这一栏中,3个孩子的医生鉴定和能力鉴定都非常清楚,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孩子都有明确的目标定位。老师们的上课教具准备得非常充分,比如刘敏英老师的生活语文《我的卧室》这一课,她准备了各种颜色的纸条,纸条上写着单词,这些单词既可以单独朗读,也可以组合起来朗读。因为特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老师必须不断变换形式才能吸引他们。颜色的变化和组合形式的变化可以吸引特殊孩子持续学习。老师在下课时还邀请特殊孩子帮助自己一起整理教具,这不仅是习惯培养,更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环节可以完成很多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学习内容。
医教结合是两种资源的整合
史惟(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科副主任):
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2005年就在上海开始了,上海的特殊教育课堂一般会录下课堂资料然后请专家点评。
对于医教结合,我们要思考的是:医教结合的重心应该放在哪里?两者的结合点在哪里?我认为,医教结合应该是资源的整合,也就是医疗和教育两方面资源的整合,目的是让特殊孩子的能力得到最大的挖掘和发挥。那么,医疗和教育究竟该怎样整合呢?上海的做法是,在特殊教育学校所在的社区内建立儿童康复基地,根据实际情况安排5到10名医务人员在基地工作,这些工作人员和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互相配合,有时是医务人员去学校帮助做一些康复训练,也可以是节假日里特殊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去基地里进行康复培训。医教结合,就是医生和老师一起观察学生,医生从特殊孩子治好病或症状减轻的角度出发去努力,老师从特殊孩子的生活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特殊孩子多数是因为出生时受到脑损伤,脑损伤影响到其活动和参与的能力,活动和参与的能力包括9个部分,其中学习能力是排在第一位的。脑瘫孩子一般分成五级,一级的孩子基本可以随班就读,二级的孩子可能会走不会跑,三级和四级的中等孩子,走路需要帮助,五级的孩子基本只能躺在家里,由老师送教上门。所以从医教结合的角度,老师们可能要在课堂设计中明白自己给孩子上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要非常实际和具体,然后和医生一起去努力。
感谢您抽出· 来阅读此文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哦
↓↓↓
via.南湖晚报 记者 沈爱君 通讯员 陆勤
图片由嘉兴特殊教育学校提供
本期小编 焕焕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