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2016级建筑学二班 孙禛
实践前言
暑假前听老师说除了去安徽写生以外,我们还有一个名为“专注专业,筑梦未来”的社会实践活动,通俗来讲就是建筑认识。学习建筑学这个专业已经一年了,但是对于建筑学专业的认识以及对于建筑物的认识还是懵懵懂懂马马虎虎。去安徽写生时看到徽派建筑,瞬间就被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所震撼。领略了南方建筑风格,便格外怀念北京的古建筑风格,所以在和母亲的一番商量探讨后,决定跟旅行团来一个三天北京古建筑之旅。在北京通过对标志性古建筑的实地考察、认识,增强将书本知识和古建筑、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的能力,让我对古建筑以及自然环境又更好的认知,也让我认识到了解一个城市不仅要了解它的现代风貌,也要了解它的历史文化底蕴。时间虽短,感触不少,以作总结。
实习目的
1
实习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参观北京古代建筑风格,选择性的以照片的方式表达出我们所参观的建筑或建筑大样。
2
通过实习,我对所学专业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激发我热爱专业、努力学习知识的潜意识,掌握专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了解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拓宽我的建筑视野,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古代建筑的精华,为我们以后的建筑设计指明方向。
3
通过实践,深入学习培养我们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锻炼我们专业实践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实习时间安排及地点
8月1号从临沂出发8月2号到达北京。
8月2号:一早与导游汇合,乘车前往天安门广场,穿过广场来到北京故宫。之后到王府井大街,下午去日坛公园。
8月3号:一早乘车去八达岭长城,之后去天坛公园,下午去圆明园
8月4号,一早起来看升旗,接着去往时间博物馆、颐和园,下午去北京老胡同。,晚上坐车回临沂。
实习汇报
汇报内容为我对我所参观的建筑从建筑学专业上的理解和学习体会,另附加参观时的部分照片和网络搜索照片,以辅助文字表达——总结每个建筑群的特点。
1 北京故宫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据史料记载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成为长方形城池,墙外又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森严的城堡。故宫有四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由故宫的平面图可以看到,一条中轴贯通着整个故宫,这条中轴又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而这条中轴线被称之为龙脉。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
故宫严格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
古都北京的皇家建筑具有特定的颜色。比如,宫殿顶用黄色硫璃瓦,宫墙用红色,社稷坛中的土为五色土。
皇家属中央土,按照周易五行原理,土为黄色,古人认为黄色为正色,为尊贵之色,所以皇家建筑都用黄色,黄色是皇家建筑的专用颜色。从高处看皇宫简直是一片金碧辉煌的世界。
为了修建故宫,如所学的木材,在明代时,大多采自四川、广东、云南、贵州等地,无数劳动人民被迫在崇山峻岭中的原始森林里,筏运木材,可以说是每一块砖每一根木头都是百里挑一,每一个石料往往重达几吨甚至几十几百吨,如现在保和殿后檐的台阶,有一块云龙雕石重约250吨。
在古都北京除一些象征的祭坛外,古都背景三重城池全都为正方形比如金代金中都城池是方形,元代元大都是长方形,明代内城、外城、皇城均为方形。总之,方形是古都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亦是古代北方城池建设的特点。
皇宫的墙用红色有两种解释。一是红色为火,火生中央土,皇宫用红色饰墙是为了火生土,便皇家天下有稳固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持。二是,明朝的“明”字为光明为火,红色宫墙意和“明”火之红色相一致。再加上明朝皇帝姓朱,朱者,赤也,赤为火。红墙又表示明朝天下姓朱。
以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最显著的特征——屋顶形式为例,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的屋顶就各不相同。太和殿则是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四角攒尖顶,保和殿则是重檐歇山顶。不同屋顶形式的运用,除了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外,也使这三座紧密相连的宫殿,在建筑形象上通过明显的对比而显得更加鲜明。
2·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原为隘口,后建关城。明隆庆三年(1569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在各口修建障塞,并在各口两侧的山上建起边城、梢墙、挡马墙等,后来逐渐增建为长城,并修筑敌楼、墩台。起自川草花顶,经石佛寺口、青龙桥东口、青龙桥西口、王瓜峪口、八达岭口、化木梁口、于家冲口、黑豆谷口至石峡峪,全长约12千米。八达岭长城、关城、城墙、要塞及关沟中部的居庸关构成明代北京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八达岭长城城墙高6—9米,平面呈梯形,底宽6.5—7.5米、顶宽4.5—5.8米。大部墙顶宽阔平坦,可以“五马并骑、十人并行”;青龙桥一带,山陡坡险,墙顶较窄,最窄处仅2米多。城墙中线偏于外侧,外侧墙高,内侧墙低。无论陡峭山坡或平缓地段,石条均逐层水平垒砌,纵横交错,横架竖垒,咬合成一体,合缝处灌以灰浆。墙体内填泥土、石块,用夯砸实。 城面上用墙砖铺砌,使墙顶平整。墙砖长0.4米、宽0.2米、厚0.1米,每块砖重15千克,在坡度较大的陡峭地段,筑成梯道,便于上下。
八达岭长城典型地表现了万里长城雄伟险峻的风貌。作为北京的屏障,这里山峦重叠,形势险要。气势极其磅礴的城墙南北盘旋延伸于群峦峻岭之中,视野所及,不见尽头。依山势向两侧展开的长城雄峙危崖,陡壁悬崖上古人所书的"天险"二字,确切的概括了八达岭位置的军事重要性。
嘉靖、万历年间曾修葺。关城有东西二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刻于嘉靖十八年;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刻于万历十年。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台上四周砌垛口。前后共建墩台1316座。经过八十余年的修建,八达岭长城成为城关相联、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严密防御体系。
3·北京老胡同四合院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内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式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左右。
北京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莳花置石,一般种植海棠树,列石榴盆景,以大缸养金鱼,寓意吉利,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好比一座露天的大起居室,把天地拉近人心,最为人们所钟情。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实习总结
虽然只有三天的时间,但是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有了初步认识北京城市、认识建筑、认识规划的实践机会,让我对建筑造型、、环境、结构、功能、色彩、材料、景观特点方面的总体特征也有了较好的认知,一路上巧夺天工的古建筑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的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排版:筱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