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0后女博士石嫣带来了《食物从哪里来》的演讲。在顺义龙湾屯镇柳庄户村,石嫣每天和一般的农民一样,整日在田间地头,和蔬菜大棚、鸡舍、猪圈打交道。
石嫣
出生在河北省保定市,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现为分享收获农场创始人,师从农业泰斗温铁军,曾当选2016年“全球青年领袖”。
石嫣关键性的转折发生在2008年。读博期间,她被公派美国农场务农半年,成为国内第一位公费去美国务农的学生。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地升”农场,石嫣第一次见识到农作物不用农药、除草剂等化学品,出产的农产品直接供应给周边小镇的居民,而小镇居民要在每年种植季节初期,就预付给农场一年的费用,双方共同承担种植过程中的风险。这种欧美流行的CSA社区支持农业模式让石嫣充满了兴趣。
石嫣在她创办的分享收获农场。资料片
回国后,石嫣将这种模式引入位于海淀区人民大学的产学研基地,并将该基地改名为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一时间小毛驴市民农园吸引了大量市民、农民、大学生、学者、媒体、NGO、工商业者和政府部门等不同身份、群体的广泛参与,在北京市乃至全国各地、世界生态农业领域引起了强烈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12年,石嫣在北京市通州区又成立了运营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的“分享收获”农场,截至目前“分享收获”达到300多亩,服务北京1000多户会员,并在北京市顺义区、东北、福建、宁夏、四川、山东等有多个合作基地。
这些年,“分享收获”吸引了上百位农业爱好者的参与加入,很多年轻人在跟着石嫣学习一段时间后都选择“另立门户”,有的返乡创业做起了家庭农场,有的继续在农业领域探索新技术与新产品。他们分散在全国,以自己的方式为生态农业做着一定的贡献。
石嫣常说,每5户消费者加入,就可以让一亩土地脱毒;每10户消费者加入,就可以让一个农民有机耕作;每100户消费者加入,就可以让5个年轻人留在乡村工作;每1000户消费者加入,就可以有一个更可持续的乡村。
刚刚从事农业工作时,石嫣也曾遭受不少质疑。她说,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源自农耕文化,如果要想推动社会对农民的认同感,就必须承认农耕文化、传承农耕文化,对农民这个职业有自信、有底气,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有尊严地生活在农村。
石嫣出生成长在城市,却将自己的身份定义为“新农人”,坚持有机种植,也坚持下田。石嫣说,接近土地可以治疗现代人普遍患得的自然缺失症,也就是从儿童到成年人长时间与大自然断裂而导致的身心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去改变自己、影响周围的人,也是一种修炼。
石嫣至今发表过20余篇有关农村发展的论文,并翻译了《四千年农夫:中国、朝鲜、日本的永续农业》《分享收获:社区支持农业指导手册》《慢是美好的:慢钱的魅力》三部相关著作,著有《我在美国当农民》一书。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