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遗失声明

梦见朋友杀人(三类噩梦不能和家人说)

遗失声明 2023-09-11 55 抢沙发
梦见朋友杀人(三类噩梦不能和家人说)摘要:     引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梦见朋友杀人(三类噩梦不能和家人说)

  兰花开时,在远处仍能闻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没有人采摘兰花佩戴,对兰花本身有什么损伤呢。 出处:《幽兰操》又名《猗兰操》,最早相传是“孔子伤不逢时作。”

  中国的兰文化自赏兰开始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代对兰的推崇,体现着中国传统美学特征,历代文人墨客争相吟咏赞美兰花的比比皆是,不仅指兰的优雅形态更在于它的清幽芬芳。

  兰外形简洁素雅、叶形细长柔软,花姿优美、素淡幽香,具有“色清、气清、神清、韵清”气质,又曰君子兰,说明兰花是与君子是接近的,自古文人就偏爱种兰、赏兰、咏兰、画兰、写兰,有着挥之不去的兰花情节。从中国传统美学来看,兰品被当做人品的象征,兰骨是风骨的写照,通过借助兰花来寄予感情、节操,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追求崇高志向、远离污浊政事、保全自己美好品格的化身,传达着自身热爱国土、至死不渝的坚贞信念。兰花幽香清远,只能生长在幽谷净土,开放在人们的理想境界中。

  兰花属兰科,是单子叶植物,为多年生草本,亦叫胡姬花。由于地生兰大部分品种原产中国,因此兰花又称中国兰,绍兴是兰花的故乡。

  中国人很喜欢兰花,兰花代表了正气清远、高雅、纯洁、君子、虔诚、历久不衰。

  兰花在2000多年前,就有“志同道合”的寓意。《易经》记载:“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兰花也被比喻为美与善的事物。《孔子家语》有云:“与人善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俱花矣。”《左传》还有云:“兰有国香,人服媚之。”

  在古代兰是礼仪之物。《诗经》中有云:“诸侯执薰,大夫执兰。”《风俗通》记载了汉朝时,进朝是必须“怀香握兰”的。

  《孔子家语》品兰还谈及:“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这,便是人们为什么喜爱兰花的根本原因。

  

  

  

  

  文人书房里兰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兰蕙,隐遁于人迹罕至的山涧幽谷,沉默中开放,清新淡雅,独自芬芳,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空谷佳人”,人们也喜欢称赞品格高尚的人“君子如兰”,可见,兰花在人们心目中地位之高,古人爱兰,从君王到文人雅士,爱到痴迷,养兰,为其写诗,吟曲,作画,兰花情结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

  说兰花,必先提郑穆公,他因兰而生,因兰而死,和兰花如此有缘分,颇具传奇色彩。左丘明在《左传·宣公三年》记载:燕姞是郑文公的爱妃,一天她梦见先人赠她一支兰花,曰:“兰有国香,人之服媚如是。”她把这个奇怪的梦讲给郑文公听,郑文公欣喜,宠幸于她,第二天,送了她一支兰花表示钟情于她。后来,燕姞生下一子,取名“兰”。郑文公拥有佳丽无数,子嗣很多。嫡夫人陈妫去世后,太子华失去了郑文公的宠爱和支持,华于是预谋篡位。郑文公大怒,杀死太子华以及图谋不轨的几个儿子,出于安全考虑,又把其余的儿子都赶出了郑国,公子兰被迫逃亡晋国。

  公子兰聪慧谦卑,晋文公非常喜欢他。长大后的兰作了晋国大夫,晋文公希望兰有一天能够回郑国为君,维系晋郑友好。晋文公欲起兵讨伐郑国,希望兰参加,兰说:"臣闻君子虽在他乡,不可忘记父母之国。今日主公伐郑,臣不敢同往。"晋文公听后更加喜欢兰的忠厚良善。后来晋郑两国为寻求共同利益进行谈判,晋文公提出,对方必须迎公子兰回国为太子,郑文公答应了,立刻迎兰回国,立其为嗣。后来兰即位,为郑穆公,他没有辜负晋文公的期望,在他执政期间,郑国与晋国始终是同盟国。多年之后,郑穆公临终,恰巧屋里一株兰花也正在枯萎凋零,他哀叹道:“兰死,吾其死乎?吾所以生也。”掐下兰花,安然逝去。

  君王爱兰,臣民自然跟着膜拜,“三月桃花水之时,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于溱洧两水之上,执兰招魂续魄,拂除不祥”,以兰招魂是郑国的一种风俗,逐渐的,爱兰之风蔓延到诸国,赠兰传情、执兰迎祥、纫兰上朝....兰文化的初期已经形成。

  孔子也钟爱兰花。《孔子家语》中多次写兰:“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早年的孔子到处宣扬自己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位明君重用自己,以此施展抱负。无奈现实中历尽坎坷,遭人冷落。漂泊奔波时常让孔子心灰意冷,一次他途径山间深谷,闻到阵阵清香,寻了好久,找到一株盛开的兰花,蕙质兰心,芬芳四溢,却与杂草为伍,这触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情感,对着兰花,孔子无比感叹:“兰为王者香,今乃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为伦也。”身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偶遇兰花,欣赏兰花,赞叹兰花,借助于兰花使儒家的人格特征得以直观的表达,将兰的自然属性与儒家的人格特征作了完美契合,为兰花奠定了花中“君子”的品格,从此,兰花被赋予了深层次的文化意象,被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兰花的习性与文人的气质有许多相似之处,有着天然的暗合,很多文人的经历沉浮,悲喜情怀都喜欢寄寓兰花,从中引起心灵共鸣,找到精神寄托。

  屈原年轻时深得楚王信任,仕途得意。后来楚国朝廷佞臣当道,楚王昏庸,是非不分,屈原被中伤打击,流放于沅湘,他游历山水之间,爱上兰花,便以兰咏志,《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中都写了兰花,“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时暖暖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扈江离与薛芷伫,纫秋兰以为佩”,以此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斗志不移的高尚情怀。

  郑板桥喜欢画兰:“兰花与竹本相关,总在青山绿水间,霜雪不凋春不艳,笑人红紫作客顽。”寓意作人当如兰,澹泊宁静,不争不艳。《荆棘丛兰石图》则是另一种意思:“满幅皆君子,其后以荆棘终之何也?盖君子能容纳小人,无小人亦不能成君子,故棘中之兰,其花更硕茂矣。”一株高洁的兰花可与荆棘暗刺共存,这样方显出自己虚怀若谷的英雄度量。

  时至今日,兰花依然是国人的宠爱。兰之风骨,是一种气质,一种文化,兰花,更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精神寄托。俗世红尘,惟愿,君子如兰。

  

  

  

  

梧桐奇兰馆

此次展览

兰花合作伙伴

  特别鸣谢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