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遗失声明

附近登报的地方(附近哪里有登山的地方)

遗失声明 2023-09-05 71 抢沙发
附近登报的地方(附近哪里有登山的地方)摘要:   安家万邦董事长刘文斌先生简介:  刘文斌先生,北京安家万邦传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文斌先生从事传媒、地产服务行业和投资多年,是公认的传媒运营专家、战略规划与资源整合专...

  安家万邦董事长刘文斌先生简介:

  刘文斌先生,北京安家万邦传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文斌先生从事传媒、地产服务行业和投资多年,是公认的传媒运营专家、战略规划与资源整合专家,在地产界、媒体界深具影响力,现任京师企业联合会副会长、北京四川企业商会副会长、全联房地产商会旅游度假地产专业委员会主任等社会职务。

  1993年:参与创办被称为“中国报业第一股”的《成都商报》。

  2001年:创办《安家》杂志,同年,创办安家传媒,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2002年:创办安家城市地产沙龙,首开地产界专刊和沙龙之先河。

  2004年:策划组织第一届“中国地产年度风云榜”。目前该盛会已成功举办十三届,已成为中国地产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参与媒体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地产奥斯卡”。

  2013年:辞任《安家》杂志总编辑,同时启动安家传媒转型,公司成为领先的为房地产及社区运营领域提供服务整合的平台型企业。

  2015年12月:安家传媒完成股改,更名北京安家万邦传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2016年5月10日:成功带领安家万邦登陆新三板。安家万邦是新三板第一家为房地产及社区运营提供服务整合的平台型企业。

  安家万邦董事长 刘文斌

  从传媒向房地产与社区运营

  全产业链平台型公司演变

  2016年5月10日,安家万邦以全新的面貌进入公众视野。

  安家万邦,全称为“北京安家万邦传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公司是新三板第一家为房地产及社区运营领域提供服务整合的平台型企业。

  在挂牌之前,其在资本市场是一家比较低调的公司,然而在房地产领域,“安家”却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在挂牌仪式上,安家万邦董事长刘文斌同全国数家企业代表一起开启了“资本之门”,安家万邦走到了资本市场的前台。

  很多人对这家公司及其背后的掌舵者心生好奇,刘文斌却谦逊地说:“我只是新三板的一名新兵。”确实,对于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则、运行方式、新出台规定以及公司新开展的某些业务板块的相关知识,刘文斌都会虚心求教,而且也经常抱着专业书籍不离身。

  安家万邦挂牌后,颇得资本市场青睐。2016年7月28日,安家万邦公告已经完成挂牌后第一轮定向增发,共募集资金2730万元。万联证券、方正证券以获取做市库存为目的参与认购。同时,公司董事孟晓苏先生个人认购50万股,成为公司股东。公开资料显示,孟晓苏为北大经济学博士,曾在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工作,现任中房集团理事长、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等职务。孟晓苏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历任党的高级干部、央企董事长,集企业家、学者于一身,对国家经济发展现实情况有深入了解,曾多次向国家提出关于经济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在中国房地产界乃至经济界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其担任安家万邦公司董事,并认购公司股票,是对公司未来发展的肯定与信心。

  安家万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为何一跨入资本市场大门便备受瞩目,引来各种投资大佬和机构的垂青?

  其实,在房地产产业链上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与安家万邦有关,安家万邦作为为房地产及社区运营领域提供服务整合的平台型企业,无论是总包业务还是即将推出的线上众包平台,很多业务都可以通过安家万邦的平台促成。目前,公司一方面做大做强传统业务,不断完善房地产与社区运营领域服务的总包模式,另一方面又倾力打造互联网线上平台,实现传统业务“+互联网”,做行业领先的线上众包平台。

  安家万邦的成功,绝非靠一两个概念而取胜,16年的行业积累所蕴含的强大势能是外界纷纷看好的重要原因。同时,公司一方面主动开启资本市场大门,同时又迅速由“传媒时代”进入“平台型企业时代”。

  而这一跨却是16年的沉淀,16年的积累,16年的坚持和创新。

  安家万邦的前身为始于2001年的安家传媒集团,安家传媒于2001年始代理运营《安家》杂志并一炮打响,而时任《安家》杂志总编辑的刘文斌以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立志打响品牌,并在三年时间内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权威第一刊。

  作为中国第一批成功的市场化媒体运营者之一,安家传媒的再次成功,使刘文斌成为中国媒体界的传奇人物之一,先后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房地产传媒人物”、“中国房地产及住宅产业传媒贡献人物”称号,并多次应邀在北大、清华等名校授课演讲。更被母校——北京师范大学称作“昔日京师学人 今朝商业巨子”。

  伴随着房地产的辉煌十年,安家传媒稳健成长,成绩斐然。10多年来,安家传媒在董事长刘文斌领导下蒸蒸日上。事业上成功的他,本可以不用再奔波劳碌,但一颗进取心仍然驱使着他为自己的事业锦上添花。别人转型是被逼无奈,而他在两三年前就做好了要转型的准备,他积极接受新事物,拥抱变化,并从内部驱动力着手,完美实现公司发展方向的战略调整并成功在新三板挂牌。

  刘文斌再次踏上新的征程,在资本市场的海洋里纵横驰骋。

  2016年5月10日,安家万邦成功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安家万邦董事长刘文斌在公司挂牌新三板后的敲钟仪式上留影。

  刘文斌笔耕不辍,始终保留着文人的情怀。

  永不“安分”成就安家16载辉煌

  刘文斌,安徽安庆人。儿时吃过苦受过累,但这段经历也塑造了他坚定的意志和敢打敢拼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以说后来的成功离不开儿时的经历。小时候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走出去,出人头地。努力读书,考上大学,是当时从贫穷地区“走出去”的最佳甚至是唯一路径。

  1985年9月,刘文斌从安徽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谈起当时的情况,他依然自豪:“当时‘人北青师’(人大、北大、清华、北师大)基本齐名,北师大招收的学生比起现在要少得多,能来这里读书机会是很难得的。那是个精英教育的黄金时代,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

  实际上,师范大学并不是他心中第一志愿,仅仅因为北京师范大学学杂费全免,并领取生活补贴,相当于每月4000多块,于是,他毅然成为了京师学人。

  说起大学生活,他认为那个时代的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比较强,当时的北师大也并不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众多杰出的史学家为历史系奠定了浓厚的创新学术氛围,老师们则十分注意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给学生们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成为刘文斌日后成功的智慧源泉。

  很多人认为历史学是“古董”学科,无实用价值,刘文斌则认为这是对历史学的一种偏见:“如果说学习中文可以丰富你的语言文字技巧,而学习历史则可以使一个人判断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更加全面丰满,从而对文字内容更富有内涵。再有一次选择,我可能仍然会选择历史,其次是哲学。”

  刘文斌喜爱阅读,学生时代就已通读司马迁的《史记》,练就了过硬的理论功底,但他并没有死读书,他当选当时历史系学生会宣传部部长,同时担任了当时历史系学生刊物《纵横》主编。在此期间,他广泛邀请各界名流开讲座,把社团活动搞得多姿多彩;课余时间他写诗作赋、练习书法、下围棋,篮排足球无不喜爱。他在同学中有“才子”美誉,文笔优美,学术基本功扎实,并立志做一个知名学者。曾经在一次与母校学生的交流上,刘文斌笑言:造化弄人,使社会上少了一个优秀的学者,多了一个平庸的企业家。但实际上,刘文斌学生时代展现出来的策划能力和实践能力,已初露出一个优秀管理者的锋芒。

  刘文斌毕业后进了国家机关,不是在老家安徽,而是去了四川成都,他一直认为包容开放的成都是内地最好的投资地。大学毕业后的刘文斌,先是到成都无线电厂做了整整半年的实习工人,与一群年轻的女工们一起干着同样任务额的纯手工活,一年以后,他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通过考试进入四川省委工作,两年以后辞去“铁饭碗”下海,从此开启了他二十多年传奇的商海生涯。在电视台,他开始接触经营并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这段经历在外人看来颇为曲折,但对刘文斌而言却是宝贵的人生经验和阅历积淀。每一步他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无论在哪里,他都坚持学习,坚持用心做好每一份工作,认真和不怕苦的做事风格,使他视野不断拓宽,获得快速成长。他开始熟悉社会规则,懂得人情世故,知道如何提升个人能力。同时,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逐步定型,骨子里的商人基因开始显现,大鹏终将展翅,而国家机关显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地。

  意气风发的刘文斌也曾是同学眼中的“大才子”,老师眼中的“青年才俊”。

  1993年,二十多岁的刘文斌与北师大的几位学长一起投资创立了《成都商报》。“我是出了钱的。当时在报社我主要负责人事、行政、财务,并分管发行”,凭借这群年轻人超前的经营思路,仅仅三年时间,《成都商报》打败了成都市场上所有的报纸,后来更是实现借壳上市,成为“中国报业第一股”,成为中国西部第一、全国排名第二的大报而名震传媒江湖。

  都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尽管如此,后来由于《成都商报》被收归国有,也由于几个主要创办人在经营理念、管理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刘文斌选择离开了这个他一手参与创办的报纸,也离开成都,刘文斌挥戈北上,回到北京,回到了他梦想开始的地方。如今,当年《成都商报》才华横溢的创始团队已物是人非,连同这张曾经叱咤风云的伟大报纸互联网大潮中也已然暗淡无光,直到今天,刘文斌也一直没有对此进行任何评价。

  回北京后的刘文斌决意要办一个完全体现自己风格的媒体,他选择了投资少的杂志并将目光锁定在当时尚属于萌芽态的朝阳产业——房地产上。2001年刘文斌在北京创办了日后被誉为“中国地产传媒的旗舰、与时俱进的百科全书”的《安家》杂志,并成立安家传媒独家代理杂志广告。

  这一干就是16年。但在这16年里,刘文斌一如既往地保留着“不安分”的工作作风,将安家推向了三个时代巅峰。

  刘文斌向记者表示,“往大了说,安家有三个节点,《安家》杂志作为1.0时代起点本身就比同行高,在媒体还只做广告发布业务时,我们就已经涉及公关、论坛等业务,借助活动帮助地产商做推广和宣传。在此基础上,2013年开始,安家进一步升级到2.0时代,也就是整合营销时代,借助1.0时代积累的资源、品牌和经验,我们为房地产商和社区运营商提供整合营销服务,业务渗透到房地产和社区运营的全产业链,成为营销顾问和策划师。如今,安家正向3.0时代也就是线上平台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迈进。简单说,就是把2.0时代的成熟业务与互联网对接,实现传统业务的“+互联网”,“安家16年的成功,靠的是准确的预判以及稳扎稳打的执行力,我们不冒进,一切决策都建立在可执行的基础之上。”

  《安家》杂志和安家传媒在业内获奖无数,图为部分荣誉奖牌和证书。

  安家万邦全资子公司——高的通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报刊发行、渠道规划、发行策略制定、定向直投和媒体广告发布代理五大职能的品牌发行类营销公司。高的通路助力《安家》杂志成为中国唯一登上私人公务机的地产媒体。

  谋篇布局

  三驾马车驱动安家可持续生长

  可以说,安家的每一步跨越式发展都离不开掌舵者的“不安分野心”,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性格,才会不安于现状,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挂牌新三板的安家万邦仅仅是刘文斌产业布局中的一子。刘文斌的事业早就延伸到房地产的全产业链。2009年开始他涉足房地产开发投资领域。在投资方面,刘文斌还是保持着低调而务实的作风,没把握的坚决不投,看准的项目毫不犹豫。他参与投资的河北项目、首都第二机场附近项目,以及海南项目,均已实现成功退出,获利不菲。此外,他预感到中国基金时代来临,很早以前就涉足基金投资并获得独立基金牌照,旗下安家永富磐石一号投资基金已成功发行运作,主要标的就是地产产业链上的优质公司和项目。“我一直尊崇‘事缓则圆’的格言,讲究提前预判、谨慎决策的原则,也许我因此失去了一些机会,但我活下来了而且一直活得不错。错过了一个机会还会有新的投资机会,但关键是你的公司得活着”,刘文斌说,“我很自豪的是,商海沉浮二十多年,我几乎没出现过大的失误,我创办的企业很少出现过亏损。我觉得市场经济时代,不赚钱的公司是不道德的,也是不应当有存在价值的。”

  加上安家万邦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众包平台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业务,目前,刘文斌已经拥有了传媒、资本、科技三驾马车,驱动着旗下企业可持续性增长。

  “尽人事而由天命”“谋定而后动”是刘文斌的座右铭。回首从大学到如今,他从来都不安于现状,作为安徽人,他保持着儒商的气质,同时又具备成都人开拓创新、喜为人先的性格,对于下属和朋友,他总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倾囊相授,有的员工会视其为恩师。但他又秉承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一颗对新事物的追求而学无止境的进取之心,更让人吃惊的是他超强的记忆力,多年前的人名还能如数家珍。正因为如此,才会不断成功,不断提升。学无止境,即使现在,他依然保持着每天坚持阅读两小时的习惯。

  所以,每次都能走在成功转型的风口浪尖,每次重大决策都能被历史验证其前瞻性,这也是刘文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最好回报。

  安家万邦北京总部,公司正以蒸蒸日上的蓬勃发展之势前进。

  安家万邦董事长刘文斌是员工眼中的导师,是员工心目中的朋友。

  风光背后是定力和战略决策的考验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虽然安家万邦给外界的印象是风生水起、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帆风顺,但相信其风光的背后一定有不为人知的挣扎、静默和苦涩。

  熟悉安家的人都知道,虽然传统媒体整体面临着生死抉择,安家却一直在行业里比较优越,并没有到面临生死而不得不转型的地步,但是,刘文斌早就已经敏锐地嗅到所谓的行业“危机感”。

  两年前的公司年会上,刘文斌就曾给员工们泼冷水,他说:“经过30年高歌猛进的大发展,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企业会面临更大的生存挑战,如同这20年的日本,如同这5年来的欧洲。或者,这将是我们面临的新常态,可能会有大批的中小开发商死去或离场,大批的代理机构、广告策划公司倒闭,大量的业内从业人员失业……将来很难再有小而美的企业了,中国社会和房地产行业将进入寡头时代……这就是房地产行业的整体新常态。”

  但大多数人并不以为然,因为那个时候房地产行业正处在狂欢的盛宴中,没有人相信市场不景气。刘文斌相信自己的判断:安家要么关门,要么成为细分领域的巨头,他选择了后者,并从2013年底2014年初就开始进行了实质性的不动声色的大转型。

附近登报的地方(附近哪里有登山的地方)

  然而,转型必然有阵痛,在这场转型中,刘文斌也有过苦恼。深知这是一场不可逆转且必然要经历的大变革,可面对外界的质疑和部分员工的不理解,出于公司的商业机密考虑,他又不可能做过多的解释,于是,一方面他也挣扎,他也苦恼,但另一方面对公司战略大刀阔斧的调整却是相当坚决和果断的,没有丝毫拖泥带水,这也是刘文斌的一贯做事风格。现在回过头来看,刘文斌很庆幸当初的抉择:“总体来说,我是不动声色地完成了公司的战略调整与转型布局,当我们基本完成这一切的时候,很多人都还看不懂我们的经营模式甚至没意识到这种改变的意义。我们比别人提早了两年,现在再想转型的企业基本上没有了机会了”。

  翻看刘文斌的履历,他的每一次抉择无不体现着“野心”与“冒险”的平衡。“野心”让他有了更大的勇气,而“冒险”给了他更多的思考和智慧,如何去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则是一个领导人决策力的最好体现。

  “不安分”应该会成为刘文斌人生当中迈向一个又一个成功阶梯的最大源动力,而对于新事物上下求索的追求将会一直在路上,永无止境。在一个具有文人气质的商者面前,他的“野心”无论多么优雅,也注定会与“冒险”相伴。

  对话安家万邦董事长刘文斌

  新三板挂牌只是安家万邦快速发展中的一个过程

  “安家万邦本身符合创业板甚至中小板的上市标准,我们期待着新三板在流动性上有实质性的利好政策,但我们也不排除选择A股IPO,我们一切以股东和投资人的利益为重。”——刘文斌

  《安家》:安家万邦于今年5月10日正式在新三板挂牌,敲钟那一刻您是什么样的心情?

  刘文斌:很自然、很坦然,没有特别兴奋和激动的感觉。其实安家在此之前就曾有机会在创业板上市。但当时安家没有迫切的融资需求,而且我也认同任正非的观点,企业只要做得好,并不一定要上市,所以放弃了那次机会。现在在新三板挂牌,也只是安家发展阶段中的一个过程而已,甚至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所以,挂牌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责任。

  《安家》:安家作为拥有16年发展历史的公司,为什么会选择新三板挂牌呢?

  刘文斌:最初有上市想法的时候,安家万邦的确打算选择在中小板上市,我们的盈利能力也满足中小板要求。当时设想是,安家上中板,科技公司分拆出来后挂牌新三板。但后来想法有了新变化,如果安家上中小板,排队需要两三年,时间成本很高,政策变化又很快。同时,科技板块独立出来,它的业绩和成长性都不可能成为新三板中的优秀公司。所以去年4月份,我最后下决心,干脆把安家和科技公司合二为一,先在新三板挂牌,先占位。这是选择新三板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我看好新三板的未来。在制度设计上新三板是最国际化也最市场化的,它实行的是注册制和做市制度,未来很有可能会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

  第三,就是安家跟其他的挂牌企业不一样,安家有充沛的现金流,我们基本没有融资需求和压力,我们挂牌是为了“占位”,这是一个战略选择。利用这段时间,我们可以进一步规范企业并夯实基础,适应资本市场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厚积薄发。等到新三板市场成熟爆发的时候,安家也正好与其同步,安家必将迎来进一步跨越式发展。

  《安家》:那未来还会考虑在创业板或者主板上市么?

  刘文斌:我一直觉得现在很多的上市公司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判断是急功近利的。资本市场不应当是资本和数字的游戏,无论公众公司还是非公众公司,最核心的是必须成为优秀公司。未来,我们首先立足于成为一个更优秀公司,成为一个有强劲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增长型的公司。我希望新三板市场越来越好,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与国际接轨,能够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同时,我也希望安家能够成为中国市场的明星企业。公司的战略也是根据发展状况进行不断调整的,如果新三板不能满足我们发展的需求,我们会选择在创业板或者中小板板上市,我们也不排除其他IPO模式。总之,股东和投资人利益最大化是公司决策的核心出发点。

  《安家》:安家成为了公众公司之后,跟以前会有哪些不同呢?

  刘文斌:安家成为公众公司后,肯定有不同。我们目标更加清晰,更加远大,责任更加明确,企业更加规范透明。如果说安家在成为公众公司之前,我们追求的更多的只是利润,不需要对任何人负责。成为公众公司以后,必须对成长性有要求,对盈利有要求,所以我们的市场覆盖率、品牌影响力和成长率都需要进一步扩大。我们必须对投资人负责,我最担心的就是让投资人失望。

  那么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也需要我们的团队更加优秀,更加强大。

  就我个人的心态而言,没有太大变化,当然压力会更大,毕竟要对股东负责。

  房地产传统媒体的出路何在?

  “无论市场如何变幻,最终媒体还会进入内容为王的时代,但在这个转型的洪流之下,你首先要保证能活下来。”——刘文斌

  《安家》:安家作为传统媒体曾起到过引领行业的作用,也是市场的标杆,传媒的格局并未成型,那么如今从一个传统媒体到平台型公司,一步一步在突破超越,为什么会涉猎我们并不熟知的互联网领域,向平台型公司转变呢?

  刘文斌:大概于2013年底,我开始思考房地产传媒转型问题,虽然当时市场依然很红火,但我却有一种危机意识,不转型就没有出路,这个过程很痛苦很艰难,也很纠结。

  但我很坚定,安家必须转型。首先,中国经济通过二三十年高速发展,整个经济形态、企业发展模式等,都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2014年、2015年两年的年会上我都在讲,经济会进入到一个由分散走向集中的时代,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无法独善其身,未来每一个领域都会出现寡头式的企业。国外经济如此,中国也如此,因为面临着的同样的市场环境,迟早是走同样的轨迹。

  所以,安家何去何从?要么成为一个大企业,要么放弃。但我觉得还很年轻,要对公司负责,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我必须将企业做大做强,这是必然选择,别无他法。要迅速做大,就必须走资本市场。

  第二,房地产媒体该如何转型?作为信息传播方式,媒体面对大环境的冲击肯定首当其冲。房地产传媒,作为整个媒体市场的一分子,它不可能独善其身跳出这个规律,它也一定会面临这个冲击。无论市场如何变幻,最终媒体还会进入内容为王的时代,但在这个转型的洪流之下,你必须先保证活能下来。

  如何保证活下来?迎合趋势。这个趋势一定是高科技,我们希望引入互联网时代的新的科技手段,来帮助我们把业务做大做强。所以安家万邦挂牌的名字叫传媒科技股份公司。我们内心可以有坚守,像唐·吉诃德似的有情怀,但我不能拿一个企业的命运为自己的情怀冒险。我是有浓厚媒体情结的人,我也一定会主动拥抱这个时代,安家未来必须是一家平台型企业,而这要借助高科技,借助互联网。未来媒体可能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会回归到内容为王的时代,安家会加大对于媒体的投入,安家万邦旗下媒体矩阵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加强。

  一切都在变化,比如,几个美女坐在一起看手机毫无情调可言,但若是几个男孩女孩坐在草坪静静地阅读《安家》杂志,我想,那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正在策动安家媒体矩阵的强化思路,加大投入,广延人才,不久的将来,安家的媒体属性也会焕发出青春,一定也会成为这个行业的一道风景,成为高端阅读体验平台。

  《安家》:改革一定会有阵痛,这段时间您经历了什么?

  刘文斌:何时转?怎么转?有些想法是不能跟外界探讨的,因为涉及商业机密。这种无人商讨的痛苦,是难以言表的。我只能说我胸有成竹,明确公司下一步战略目标和组织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意义,但是员工可能无法理解,家人朋友也不理解。这种情况下自己必须坚决、坚定。

  所幸困难都过去了,安家是少有的能够不动声色地完成了战略目标、组织结构和人事调整的巨大转型,说实话,这个过程对意志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安家》:那你这段时间的经历有什么可以分享的?

  刘文斌:如果说有什么经验分享,我觉得三个词,三“坚”,即坚持,坚定,坚决。当你想明白一件事情后,不为任何外界的诱惑、疑惑、打击所动,一直坚持、坚定、坚决地朝着目标努力,绝不动摇。

  《安家》:是什么样的勇气和魄力拿自己开刀呢?

  刘文斌:说到勇气和魄力,实际上它是在你看清未来发展大趋势后的一个必然性选择,你不需要有太多纠结,一定只有走这条路。当你想明白一件事后,所有的选择都是简单而且直接的。

  《安家》:刚才刘总非常重点讲了现在传统媒体的生态环境,其实也讲了未来的趋势,甚至也给了这个行业一些建议,安家的成功是一个个例,还是说具有普遍性,有没有让其他媒体来借鉴的东西?

  刘文斌:很大程度恐怕还是有其独特性,当你回过头再来看这条路,可以借鉴的机会已经错过,因为每天都在变化。安家相比其他媒体至少提前两三年布局,在现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两三年能差一个时代。唯一应该学的是心里有目标和方向,这很难有借鉴意义,恐怕只能借鉴这种思考方式。

  上市后安家万邦的盈利模式

  “通过借助互联网科技,将原来的总包服务升华为网上众包平台,某种意义上是一个非常安全的扩张模式。而我们花费巨资请顶级的咨询公司所制定的关于行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则一方面为行业内的优秀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也可以使安家迅速在全国扩张并获益。”——刘文斌

  《安家》: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重要的节点?

  刘文斌:从创立到现在,我把公司的发展划分为1.0、2.0、3.0三个时期。安家1.0就是指传媒集团时期。由于之前有创办“中国报业第一股”——《成都商报》的经历,此前也在电视台工作过,对媒体运营有很好的积累。公司成立之初,在思路上就超出当时“媒体”的概念,我们不仅仅依靠广告生存。我们将独家代理房地产权威刊物《安家》杂志覆盖北京主要高端写字楼、机场贵宾休息室;我们与全国著名传统媒体、大型互联网媒体、大量自媒体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同时还打造自有传播媒介:《购房情报》、中国地产年度风云榜、项目专刊;同时,通过不定期举行房地产行业高端论坛和活动,帮助客户推广品牌。这个时期,我们为客户做公关、策划、广告发布一条龙服务。

  从2013年开始,地产行业开始出现不景气的苗头,我认为行业在发生变化,以前的模式虽然还能挣钱,但是没办法做大,安家一定要主动变化去适应环境,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于是安家开始了房地产和社区运营领域服务整合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称之为安家2.0版本。在1.0阶段,安家完成了重要的资本积累、资源积累和经验积累。我们可以借助安家平台帮开发商找最合适的广告公司、最有能力的代理行、最好的策略公司,通过一系列整合,解决开发商究竟找谁卖房子的困惑。安家万邦在这个过程中也找到了自己的优势所在——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也就是总包模式在房地产和社区运营服务领域的实践。“总包”在国内常被误解,实际上这是国际上特别先进的经营模式,国外叫做OEM,我们熟悉的苹果公司和富士康公司都是OEM模式的典型实践者,安家可以这么做,并且可以做好,是因为我们成立有十六年时间,有很多经验;我们服务过10000多个项目,积累了大量媒体、广告、公关、行业协会、业内专家的资源;我们与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中国房地产500强企业有过合作,我们策划的每年一届的中国地产年度风云榜号称地产界的奥斯卡……安家有响当当的品牌。

  现在安家很多项目,已经做到可以就地分包。开发商自身成本没有增加,能找到行业内最好的服务公司;安家的合作伙伴业务也得到拓展;安家自身从中也实现盈利。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

  安家3.0是我们正在经历的一个时期,是公司战略的又一次提升。安家2.0模式已经很成熟,但是,面对互联网+和行业整合的双重挑战,安家必须再次求变。如何能够利用互联网加强2.0时代业务,更好的迎接行业整合的挑战?我们想到了“众包”模式。众包模式并不新鲜,而且有成功先例,比如著名的猪八戒网。我们在房地产和社区运营领域有强大的资源、品牌、资金、技术优势,我们可以把线下的优势发展到线上,做房地产与社区运营细分领域的众包平台。因为有线下业务的支撑,安家有自身的输血和造血功能,不需要依赖融资,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和自主性,通过借助互联网,将原来的总包服务升华为网上众包平台,某种意义上是一个非常安全的扩张模式。

  《安家》:那登陆新三板后的安家万邦业务构成是怎样的?

  刘文斌:目前安家万邦的业务构成可以分为三大块。前两块就是刚刚提到的总包业务和众包平台业务。另一块,也是我特别看好的一块,未来大有可为的一块,我们称之为“房地产及社区运营领域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2014年、2015年两届安家内部年会上我就持续强调,中国的小而美的公司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挤压干净,行业整合是大势所趋,地产行业更是如此。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地产行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和优秀团队,经济环境变了,他们生存的空间缩小了,都要寻找新的出路。安家万邦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这些优秀的个人和团队。我们和“众创空间”不一样,不是提供场地。实际上,创业者最不需要的就是办公场地。他们需要的是品牌、资金、技术、资源,中小微企业也是如此。我认为现在很多“众创空间”本末倒置,根本没有解决创业者的痛点。

  安家万邦有十六年积累的品牌、资源、经验,安家万邦不缺少客户,本身也有很好的现金流,同时作为新三板挂牌企业,我们还有很好的融资渠道。这些都是对创业者真正有用的。我们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也是从这些方面帮助创业者和中小微企业。同时,这些创业者和中小微企业可以帮助安家万邦迅速占领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我们业务的快速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性格决定命运

  “安家走上资本市场道路,我会迅速地成为资本市场方面的专家,哪怕比我小得多,资历浅得多,只要有一技之长,我都会非常虚心地跟他们学习。”——刘文斌

  《安家》:安家的每一步成长,其实这一切的一切跟您个人的魅力分不开,您在公司管理上的一些优势有哪些?

  刘文斌:最早没有想成为一个企业家,我的梦想是教授、学者。很幸运地生长在一个伟大时代,我们被裹挟在这个时代大洪流之中,我们得到了机会。第二,或许真的与个人性格有关,无论在机关事业单位上班,还是协助领头人作为辅助者创业,还是自己经营公司,我都能竭尽全力,从未有打工思想,往往都能在短时间内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这样,往往给自己赢得了很多机会和信任。

  《安家》:这个我就很好奇,您刚才讲自己的梦想实际上是想当一个教授,您平常在工作当中的确喜为人师,但同时您也非常推崇“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念,您不断在学习,然后又喜欢把自己所学跟大家分享,其实这种状态,这不是一个商人的感觉。所以说你是怎么把这两者结合得那么完美的?

  刘文斌:两者并不矛盾。文人保持文化人的情怀,和商业不冲突。如同我的朋友黄怒波先生,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是中坤集团董事长,同时他又是一个优秀的诗人“骆英”。他在商业中的理性和诗歌创作的浪漫没有冲突。

  我骨子里面其实也是有文化人的情怀的,这与我成为一个理性的商人不冲突。我愿意跟年轻人分享我的经验,同时我也爱学习,特别是肯钻研。安家走上资本市场道路,我需要迅速地成为资本市场方面的专家,于是我会向周围很多资本运作、基金、投融资朋友虚心学习,哪怕他们比我小得多,资历浅得多,只要有一技之长。为人师和爱学习,这或许是我作为一个文化人的性格。

  另外,在商业场合,你不能够与文人的情怀混为一谈。文人和商人是两个角色,平衡二者之间关系的能力,很难说是后天培养还是天生。不需要刻意去统一,它是不同角色位置的自然转换。很大程度上是你必须忠诚于自己的内心,不要任性。我在商业场合不去装我是文人,我在想成为一个文人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也不会把企业家的东西带出来。怎么转换?很真诚地去做这件事情,坚守自己的角色位置,撑住自己肩上的责任和担子。我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时候,非要去宣泄我的文人情怀,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是自私的行为。

  《安家》:您个人的经历,比如在北师大学历史,对做企业有什么帮助吗?

  刘文斌:确实是有些联系,学历史能让分析问题的角度更新颖。我看问题,我喜欢中肯地,从宏观、大局看问题。判断任何问题都有我自己的角度和观点。

  《安家》:您毕业后去的成都,都做过什么工作?

  刘文斌:我下过工厂,也进过省委机关单位。我从省委机关出来下海后,基本上就是创业。

  《安家》:您在电视台工作过一阵?

  刘文斌:我离开省委机关就进电视台工作了不到一年,然后受同学朋友之邀创办《成都商报》,其实创办《成都商报》我们几个创业者都出资了,只不过以后交给国家时以还借款方式还给我了。

  《安家》:您当时那么年轻,创业资金哪里来?

  刘文斌:我在电视台赚了第一桶金,在《成都商报》我没有赚钱,是赔钱。

  《安家》:电视台这第一桶金是怎么赚的?

  刘文斌:经营提成。

  记者:这个是您独创的模式,还是说电视台固有的一种模式?

  刘文斌:固有的模式。我记得当时我在初创的成都有线电视台,跟着台长开过两次经营会,经营部人员都觉得经营很吃力,但我听过后觉得没什么难的,就自告奋勇向台长请示,我也要试试,没想到他欣然地答应了,“你能拉到钱,提成奖金一样拿。”我记得那时是30%的提成。

  或许当时有一股拼劲,也或许初生牛犊不怕虎,也许运气好。总之,我是从骨子里就有那种不懈的追求。结果大半年就挣了二十多万。

  《安家》:在当时那可是天文数字了。

  刘文斌:嗯,从购买力上讲,相当于现在几千万吧。

  《安家》:您拿这个钱去做什么了呢?

  刘文斌:拿钱买了一辆二手的带入城证的“嘉陵—70”摩托车。

  《安家》:当时摩托车也挺贵的吧?

  刘文斌:当然。二十多年前,一辆带入城证和牌照的“嘉陵”摩托车要九千多,收入支出比上,相当于现在买一辆宝马。

  《安家》:为什么会首先想到买一辆摩托车?为了促进经营?

  刘文斌:没有那么多想法,就是不想骑自行车了。我买了没多久就离职参与创办了《成都商报》,当时商报一共只有两个人有摩托车,其余的人都骑自行车,另外那辆是现在的《西部商报》总经理王一,他当时从成都电台辞职来商报的。

  《安家》:这段时间的经历可以说为你以后个人创业也积累了很多经验。

  刘文斌:是的,也有教训,在这里,我明白了战略对一个公司的重要性,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

  《安家》:于是,您选择到北京创业。

  刘文斌:对。1998年到的北京。2001年成立传媒公司,独家代理运营《安家》杂志。

  《安家》:那你怎么会想到做地产行业杂志呢?

  刘文斌:我就是想做媒体。杂志投资少。我用七八个月的时间做分析,并把所有能看到的杂志买回家研究,分析要做什么,最后我才觉得要做房地产媒体。可我一天地产都没做过,一个人都不认识,当时房地产刚市场化,我感知这个行业是可行且有前途的,我认为专注做一个行业媒体,更容易取得成功。于是,我选择了房地产杂志。

  《安家》:那安家成立后打响了很多品牌,您对哪一板块最满意呢?

  刘文斌:安家发展过程中其实有很多我满意的案例,中国地产年度风云榜是其中之一,安家过去十多年,给传媒行业带来了很多新的东西,特别是在2009年以前,我几乎全部精力在做安家,亲力亲为,创造了很多都可以载入地产传媒史册的案例。

  工作就是认真地做游戏

  我把我的工作当成一份责任,我要对股东负责,对员工负责,也希望能将积累的经验、资源分享给众多的创业者,实现他们的梦想,也实现我的梦想”——刘文斌

  《安家》:关于安家的辉煌以及今后的成绩,我们都会继续关注,那您个人平时都有哪些爱好?运动时间多吗?

  刘文斌:公司挂牌之后,事情多了起来,运动相对减少了。如果运动,我比较偏爱高尔夫。

  《安家》:您打高尔夫是纯粹的玩儿,还是当作商务社交?

  刘文斌:高尔夫是一个非常好的运动,它可以锻炼身体。高尔夫运动可以让我们脚踏实地踩在地上,而且可以在室外活动四五个小时,可以在风景如画中去感受美,这是它的健身功能。第二,它也兼具商务功能。健身、商务、休闲,一举多得。人们以为高尔夫是奢侈高消费运动,其实不然,打高尔夫一场也就几百块钱,几个球友中午也就随便吃点面,商务宴请的钱省了,也不喝酒,也不进夜总会,所以,高尔夫同时又是一种健康的社交方式。

  《安家》:您已经功成名就,完全可以休息了,是什么让你保持着激情和活力?

  刘文斌:实际上,我还很年轻。人总要做点什么,你不要把你现在的工作当作一种苦,那它就不是一种苦,我把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

  所以,在我看来,工作就是认真地做游戏。首先你能在其中找到像做游戏一样的乐趣,不会把它当做负担,也就能保持快乐和激情。第二,既然是做游戏,就要有规则,就要认真地按游戏规则进行,否则就玩不下去。对我而言,我把我的工作当成一个要认真对待的游戏,于是我对于工作充满了热爱和快乐,其次工作对于我又是一份责任,我要对股东负责,对员工负责,也希望能将积累的经验、资源分享给众多的创业者,实现他们的梦想,也实现我的梦想。

刘文斌工作之余最爱的运动就是打高尔夫。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